计算机网络
本文最后更新于8 天前

1-5

1.广域网属于哪种线路(点对点、广播)

点对点 

2.总线型拓扑的缺点

故障敏感、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

3.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缺点,分组交换的优点

电路交换传输的报文有序、时延小,但是建立连接需要时间开销、故障敏感、线路利用率低
报文交换能够提高线路利用率,可以实现多对一、多对多的通信,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线路之间的数据交换,但是缓冲压力大
//不同链路之间,不同传输速率的转化,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通信
分组交换更易于管理缓冲区

4.时延的定义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5.高速链路为什么高速

发送时延短

6-10

6.带宽和吞吐量的区别

带宽是最大传输速率,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实际通过的数据量

7.传输速率和带宽的关系

带宽是最大传输速率

8.PDU是什么

协议数据单元

9.协议是什么

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10.物理层的内容和四大特性

规定了线路和主机之间传输接口
物理特性
电气特性
功能特性
规程特性:可能的事件的发生顺序

11-15

11.数据链路层的内容以及协议

封装成帧、差错检测、流量控制

12.网络层的内容和主要协议

13.传输层的内容和协议

14.会话层的内容

15表示层的内容

16-20

16.应用层的内容

17.码元

18.信道

19.奈奎斯特定理

20.香农定理

21-25

21.RZ、NRZ、NRZI、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22.编码和调制的区别

23.虚电路和数据报的区别和虚电路的缺点

24.放大器和中继器的区别

25.中继器的缺陷

26-30

26.如果某个网络设备具有存储转发的功能,则认为它可以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如果没有存储转发功能,则不能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

27.5-4-3原则

28.hub是什么,用什么传输介质,工作在半双工还是全双工

29.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

30.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31-35

31.数据链路层有无流量控制的功能

32.数据链路层可能出现的传输错误有哪两种,分别怎么解决

33.帧和分组都需要首部和尾部吗

34.透明传输是什么,如何实现

35.数据链路层是否实现可靠传输

36-40

36.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协议有哪些

37.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依靠哪两种机制实现

38.信道效率和发送周期

39.信道吞吐率

40.信道划分的实质

41-45

41.介质访问控制包含哪两种方式

42.纯ALOHA协议和时隙ALOHA协议

43.CSMA协议又称为什么,分为哪几种,有什么区别

44.CSMA/CD的工作流程

45.CSMA/CD的最短帧长

46-50

46.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47.无限网络环境无法使用CSMA/CD协议的原因

48.CSMD/CA算法

49.轮询介质访问控制适合什么样的信道

50.三种局域网拓扑分别是什么,各自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是什么

51-55

51.802.3局域网是什么,以太网简化通信的两项措施

52.如何确定帧的结尾

53.高速以太网是什么

54.wifi是什么

55.802.3和802.11帧分别用于什么类型的网络

56-60

56.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

57.广域网和局域网分别涉及哪几层

58.59.PPP协议

60.网桥是什么

61-65

61.以太网交换机是什么,有什么用

62.网桥和交换机的区别

63.交换机的分类,有什么区别

64.差错检测和可靠传输

65.碰撞窗口是什么

66-70

66.假定连接到透明网桥上的一台计算机把一个数据帧发给网络上的一个不存在的设备,网桥将如何处理这个帧?

67.冲突域和广播域

68.交换机和网桥的区别

69.网关在OSI体系的哪一层

70.网关是什么

71-75

71.路由器最主要的两个功能

72.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区别

73.EGP和IGP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协议

74.MTU是什么,为什么要有MTU

75.首部长度、总长度、片偏移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76-80

76.普通路由器和NAT路由器分别工作在哪一层

77.子网号是从主机号中划分出来的还是从网络号中划分出来的

78.可靠传输是什么

79.虚电路属于哪一层

80.ABC类网络有什么特征(已成为历史)

81-85

81.32位IP地址全0代表什么,全1代表什么

82.主机号全0代表什么,全1代表什么

83.SDN是什么

84.SDN的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

85.拥塞是如何产生的

86-90

86.拥塞控制的两种方法

87.IP分片是分的有效数据还是整个IP数据报

88.NAT是什么

89.私有IP有哪些

90.NAT如何进行

91-95

91.默认网关是什么,和NAT路由器有什么关系

92.引入子网掩码的情况下,路由表中的内容是什么

93.CIDR是什么

94.路由聚合是什么

95.定长子网掩码和变长子网掩码的定长和变长是什么意思

96-100

96.路由器的分组转发算法

97.默认路由是什么,和默认网关有什么关系

98.ARP表存储在哪里

99.ARP工作在哪一层,工作流程是什么

100.DHCP协议是做什么的,工作在哪一层

101-105

101.DHCP服务器与客户的交换过程

102.ICMP是什么

103.两种ICMP报文

104.解决IP地址耗尽的三种措施

105.自治系统是什么

106-110

106.RIP是什么

107.RIP如何衡量距离,最大跳数是多少,为什么要有最大跳数,路由器路由表上的字段是什么样

108.RIP和OSPF分别是哪一层的协议

109.BGP协议

110.为什么要有AS

111-115

111.BGP的工作原理

112.RIP、OSPF、BGP的比较(路由算法、传递协议、路径选择、交换结点、交换内容)

113.移动IP是什么

114.移动IP的基本通信流程

115.路由器实现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16-120

116.网络层和传输层差错检测有什么区别

117.IPv4和IPv6是否能实现可靠传输

118.端口号的长度

119.端口号的分类

120.给出四个使用UDP的协议和三个使用TCP的协议

121-125

121.UDP数据报是否有最大长度

122.UDP首部长度是多少,一个字段长度是多少,其中长度字段的含义是什么

123.IP数据的检验和和UDP的检验和有什么区别

124.TCP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还是都有可能?发送缓存存放什么数据,接收缓存存放什么数据

125.TCP报文的长度根据什么确定

126-130

126.TCP首部长度最长、最短是多少

127.TCP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URG、ACK、PSH、RST、SYN、FIN、窗口、检验和的含义

128.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步骤、SYN、ACK的取值

129.TCP实现可靠传输的四种手段

130.导致TCP报文重传的两种情况

131-135

131.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的两个区别

132.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133.发送方控制拥塞窗口的原则

134.拥塞控制算法的流程

135.MSS是什么,设置的太大或者太小会怎么样

136-140

136.为什么TCP在建立连接时不能每次使用固定的、相同的初始序号

137.与C/S相比,P2P的优缺点

138.域名系统是什么,使用什么端口

139.域(domain)是什么

140.顶级域名分为哪三类,分别举几个例子

141-145

141.域名服务器是什么,有哪些分类

142.FTP提供哪三个功能

143.FTP工作过程

144.FTP在工作时使用的两个TCP连接(端口号:控制大于数据,有爱的端口)

145.SMTP的端口号(被爱的端口号)

146-150

146.MIME是什么

147.POP的端口号(删东西很危险,要报警)

148.WWW是什么,以什么模式工作,内核部分由哪三个协议构成

149.HTTP是哪一层协议,能否实现可靠传输,HTTP本身是否是有连接的

150.因特网和万维网的区别是什么

151-155

151.IP的首部的组成,各代表什么含义

152.VLAN的作用

153.802.1Q帧

154.IGMP协议工作的两个阶段

155.移动IP通信过程

156-160

156.关于检验和、长度

IP数据报中有首部长度(单位4B)和总长度(单位1B),检验和检验的是首部

TCP报文段中只有数据偏移(单位4B),代表了首部的长度,检验和检验的是首部和数据部分

UDP报文中的长度是首部和数据部分的长度(单位B),检验和检验的是首部和数据部分

总结:所有首部长度的单位都是4B,总长度的单位都是B;网络层的差错检测只检查首部,传输层检查首部和数据部分,所以TCP和UDP校验和校验的既包括首部又包括数据部分

157.IPV4用32位二进制表示地址,ipv6用128位表示,v6的地址空间是v4的2^96倍;ipv6首部长度固定40B,ipv4首部长度不固定

158.各层协议

159.广播mac帧

160.路由器每个端口都要分配IP地址,而交换机不用

161-165

161.见到IP地址含127时要立即反应为广播地址

162.以太网协议的极限传输速率是多少,以太网帧的最短帧长是多少

163.为什么RIP坏消息传得慢

164.连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的两个网段的主机如何通信

165.发送窗口大小要大于接收窗口大小

166-170

166.

image-20241209152426093

c收到的序列是A和B的叠加,分开AB信号的方法是用C收到的乘A的码片,然后除以码片长度。

如第一个信号2,0,2,0,乘以1,1,1,1,得到4,除以4得到A的第一个信号是1,以此类推,答案是B

167.POP3和SMTP

168.SDN

169.UDP校验和计算过程

1-5

1.是否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存储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之间的重要区别,广域网基本都基于点对点线路

2.总线型拓扑结构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总线对任意一处的故障敏感

3.电路交换网络时延小,线路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线路容量,不便进行差错控制;

报文交换网络可以更充分利用网络线路容量,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传输速率的转换,可以进行差错控制,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访问。缺点是增大了资源开销,增加了缓冲时延,需要额外控制机制保证报文顺序不乱序,缓冲区管理困难(报文大小不确定,接收方没法提前知道大小)

分组交换网络具有报文交换网络的全部优点,还具有易于管理缓冲、平均时延更小、网络占用的平均缓冲区更小的优点。

4.时延是数据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的总时间,是专有名词,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这四者不能简称为时延

5.高速链路只是降低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不会有太大提高,做题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一般忽略不计(因为这两者牵扯到网络的具体情况)

6-10

6.带宽是理论最大值,而吞吐量考虑了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网络拥塞、数据包丢失、协议效率等,因此它反映了网络的实际性能。

7.速率和带宽的关系:带宽是最高传输速率

8.在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中,各层的报文都包括两部分:数据部分SDU(serve data unit)和控制部分PCI(process control info),二者共同构成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9.协议:规则的集合。为进行网络数据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协议只存在于对等实体(实体:硬件或软件进程)之间。

各层的传输协议都需要背诵

10.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通信链路和通信结点之间的接口的物理特性,包括机械形状和尺寸、交换电路的排列和数量,以及传输链路上通信信号的意义和电气特征。

机械特性: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的数目和排列

电气特性:各条线上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某条线上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传输信息的物理媒介并不在物理层,而是在物理层下。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流

物理层协议:EIA-232C、EIA/TIARS-449、CCITT的X.2

物理层硬件:中继器和集线器

11-15

11.数据链路层:功能是封装成帧、差错检测(传输层实现端到端可靠传输)、流量控制、传输管理,实现的是点到点的通信(主机到主机)

传输单位是帧

传输协议有SDLC、HDLC(新大纲已经删除)、PPP、STP、帧中继

image-20240910091433656

信道访问控制协议:ALOHA、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SMA/CA

  1. 网络层主要任务是将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对分组进行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网际互联

传输单位是数据报(分组)

传输协议有IP、ICMP、IPX、IGMP、ARP、RARP、OSPF

13.传输层(运输层)负责主机中端到端两个进程的通信,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连接提供差错检测、流量控制、服务质量、数据传输管理等

传输层传输单位是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传输协议TCP和UDP

14.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的进程之间进行会话,表现为用户进程之间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

15.表示层主要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16-20

16.应用层为特定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参考模型环境的手段,协议有FTP、SMTP、HTTP等

17.码元是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模拟信号没有码元说法。在数字通信中,码元通常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来表示不同的离散数值

18.信道与电路并不等同,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介,一个信道可视为一条电路的逻辑部件,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19.奈奎斯特定理:理想低通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bits/s)=2Wlog2V,W是信道带宽(这里的带宽是可通过的频率范围),V是码元的种类数量,log2V是需要用多少位二进制来表示所有码元。

20.香农定理:受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极限传输速率(bit/s)=Wlog2(1+S/N),S为信道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高斯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信噪比有两种表达,一种是有单位的,10log(S/N)的单位是dB,而S/N是没有单位的信噪比)

21-25

21.RZ、NRZ、NRZI、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image-20241010101146018

注意图中第一个二进制1差分曼彻斯特在图中表示不出来,交界处的跳变指示的是下一个周期内的二进制值

22.数据->数字信号:编码 数据->模拟信号:调制

23.数据报和虚电路是通信网络向端点提供的服务,都是分组交换。

二者的区别是:虚电路在交换分组前需建立逻辑通路,建立逻辑后在通路上的数据交换可以是双向的。虚电路提供的是可靠的通信服务而数据报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虚电路还能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接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可以让发送方暂缓发送。虚电路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只需要虚电路号(但是建立虚电路的时候需要目的地址)。虚电路上每个结点都记录了虚电路表,记录了发送链路和接收链路的虚电路号、前一结点和后一结点的标识。

虚电路的缺点:当某一结点故障,通过该结点的所有虚电路失效

24.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中继器整形数字信号,二者的作用都是帮助数据远距离传输

25.中继器不能连接两个具有不同速率的局域网,中继器连接的几个网段仍然是同一个局域网

26-30

26.如果某个网络设备具有存储转发的功能,则认为它可以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如果没有存储转发功能,则不能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

27.10Base5以太网规范规定了,相互串联的中继器个数不能超过4个,这四个中继器串联的5段通信介质只有三段可以挂接计算机。(5-4-3原则)

28.集线器hub是多端口中继器,主要使用双绞线。hub组成的网络逻辑上仍是总线网。hub只能在半双工状态下工作

29.基带传输(Baseband Transmission)

  • 定义:基带传输是指直接在原始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传输,不经过频率转换。

  • 特点:

    • 信号占用从0到最高频率的全部频带。
  • 常用于短距离通信,如计算机网络中的以太网。
    • 可以是数字信号也可以是模拟信号,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更常见。
    • 通常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介质进行传输。

频带传输(Bandpass Transmission)

  • 定义:频带传输是指将基带信号调制到一个高频载波上,然后通过这个载波信号在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

  • 特点

    • 信号只占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频带。
    • 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如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等。
    • 需要进行调制(如调幅AM或调频FM)和 demodulation(解调)过程。
    • 可以有效利用频谱资源,允许多个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上同时传输。
      宽带传输(Broadband Transmission)
  • 定义:宽带传输是一种传输方式,它涉及较宽的频带宽度,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信号。

  • 特点

    • 频带宽度通常大于基带传输,但这个界限并不固定,通常认为至少为200 kHz。
    • 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 常用于互联网接入技术,如数字用户线(DSL)、光纤到户(FTTH)、电缆调制解调器等。
    • 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现代通信系统中通常使用数字信号。

30.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31-35

31.OSI体系中,数据链路层有流量控制的功能,但是tcp/ip体系中,流量控制在传输层

32.数据链路层的错误有帧错和位错,位错的解决方法是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法,在传送的数据帧中添加一定的CRC冗余检错码,接收方通过CRC码发现错误,若发现错误则丢弃帧,发送方超时重传该帧

帧错(重复、丢失、失序)的解决方法是引入编号和定时器机制。

33.帧必须添加首部和尾部,而分组不需要尾部

34.透明传输是指网络在传输数据时,对数据的内容、格式或结构不做任何改变,使得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无需关心网络内部的传输细节,就像数据是通过一个透明的介质直接从发送方传到接收方一样。透明传输的实现:零比特填充(开始结束标志是01111110,在信息位中见到五个1就填充一个0,保证信息位中不会出现开始结束标志),字符填充,违规编码

35.现有的实际有线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很少采用可靠传输(不同于OSI)

36-40

36.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协议有: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后退N帧和选择重传)

37.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依靠超时重传和确认这两种机制来实现。

38.信道效率又称信道利用率。是对发送方而言的,指发送方在一个发送周期中有效地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占整个发送周期的比率

发送周期:发送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收到第一个确认帧为止称为一个发送周期。信道利用率=发送窗口发完的时间/传输周期

39.信道吞吐率(Channel Throughput)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数据通过通信信道的有效传输速率。指的是扣除所有协议开销后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而不是信道的物理带宽。例如,一个100 Mbps的以太网端口,其实际的吞吐率可能会因为网络协议、错误重传、网络拥塞等因素而低于100 Mbps。

40.信道划分的实质就是通过分时分频分码等方式,把广播信道分为两个结点之间通信互不干扰的子信道,就是把广播信道改造成了点对点信道(物理媒介仍然是广播性质的,信道划分技术只是在逻辑上实现了点对点的通信效果。在物理层,所有节点仍然可以接收到所有传输的数据,但是通过时分、频分或码分等手段,每个节点只处理那些专门分配给它的时间槽、频率或编码的数据。)

41-45

41.介质访问控制包含两个方式:信道划分机制和随机访问控制机制

42.ALOHA协议包括纯ALOHA协议和时隙ALOHA协议。纯ALOHA协议是发送方发送数据后,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收到确认,则认为发生了碰撞,并在随机时间后重发数据

时隙ALOHA协议:各站需要同步时间,然后将时间划分为许多时隙,只有时隙开始的瞬间才能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了用户发送数据的随意性,从而降低了碰撞的可能。

43.CSMA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每个站点在发送前需要先侦听一下共用信道,根据对监听结果的不同处理,分为1-坚持CSMA、非坚持CSMA、p坚持CSMA

1坚持CSMA就是监听到空闲立即发送,监听到忙则继续监听,如果发生冲突,则随机时间后继续监听(1坚持代表听到忙后坚持侦听)

非坚持CSMA监听到空闲立即发送,监听到忙则放弃监听,等待随机时间后重新开始监听

p坚持CSMA监听到空闲则以p的概率发送信息,以1-p的概率等到下一个时隙,再以p的概率发送以此类推,若忙则继续监听

44.

image-20240912103956460

45.CSMA/CD站点发送的最小帧长是两倍的端到端传播时延(这里用时间表示帧长,真实帧长是2*总线传播时延*传播速率,这样能保证站点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可以检测到碰撞)

46-50

46.

image-20240912113329462

47.CSMA/CD协议只能用于有线网络,因为无限网络环境下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比发送信号的强度差很多,检测冲突很困难。另外,无线网络有隐蔽站的问题,并非所有站点都能听见对方

48.CSMA/CA协议是802.11标准定义的应用于无限局域网的协议,该协议相较于CSMA/CD不使用碰撞检测,而是站点发送一帧就必须完全发送该帧,发送完以后需要等待确认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帧。

CSMA/CA算法归纳如下:

1) 若站点最初有数据要发送(而不是发送不成功再进行重传),且检测到信道空闲,在等待时间DIFS后,就发送整个数据帧。

2) 否则,站点执行CSMA/CA退避算法,选取一个随机回退值。一旦检测到信道忙,退避 计时器就保持不变。只要信道空闲,退避计时器就进行倒计时。

3) 当退避计时器减到0时(这时信道只可能是空闲的),站点就发送整个帧并等待确认。

4) 发送站若收到确认,就知道已发送的帧被目的站正确接收。这时如果要发送第二帧,就要从步骤2)开始。

为了避免隐蔽站问题,源站在发送帧之前先广播预约信道,让其他节点先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发生数据,以避免碰撞。

49.轮询介质访问控制很适合负载很大的广播信道(因为发生冲突的概率很大)

50.三种特殊的局域网拓扑实现如下∶

● 以太网(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局域网)。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或拓展星形结构。

● 令牌环(Token Ring,IEEE 802.5)。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结构。

● 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口,IEEE 802.8)。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双环结构。

51-55

51.以太网逻辑上采用总线形拓扑结构,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共享同一条总线,信息以广播方式发送。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方便性和可靠性,以太网简化了通信流程并使用了 CSMA/CD方式 对总线进行访问控制。 严格来说,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但DIX Ethernet V2标准与 IEEE 802.3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通常将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

以太网采用两项措施以简化通信: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对发送的数据帧编号,也不要求接收方发送确认,即以太网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对于差错的纠正则由高层完成;②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每个码元的中间出现一次电压转换, 接收端利用这种电压转换方便地把位同步信号提取出来

52.MAC帧并不需要帧结束符,因为以太网在传送帧时,各帧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隙。 因此,接收端只要找到帧开始定界符,其后面连续到达的比特流就都属于同一个MAC帧。但不要误以为以太网MAC帧不需要尾部,在数据链路层上,帧既要加首部,也要加尾部

53.速率大于等于100Mb/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1)100BASE-T以太网 100BASE-T 以太网是在双绞线上传送 100Mb/s 基带信号的星形拓扑结构以太网,它使用 CSMA/CD 协议。这种以太网既支持全双工方式,又支持半双工方式,可在全双工方式下工作而 无冲突发生。因此,在全双工方式下不使用CSMA/CD协议。 MAC 帧格式仍然是 802.3标准规定的。保持最短帧长不变,但将一个网段的最大电缆长度减 小到100m。帧间时间间隔从原来的9.6μs 改为现在的0.96μs。

(2)吉比特以太网 吉比特以太网又称千兆以太网,允许在 1Gb/s速率下用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工作。使用 802.3协议规定的帧格式。在半双工方式下使用CSMA/CD协议(全双工方式不需要使用CSMA/CD 协议)。与10BASE-T和100BASE-T技术向后兼容。

(3)10吉比特以太网 10吉比特以太网与10Mb/s、100Mb/s 和1Gb/s 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10吉比特以太网 还保留了802.3标准规定的以太网最小和最大帧长,便于升级。10吉比特以太网不再使用铜线而 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10吉比特以太网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因此没有争用问题,也不使用 CSMA/CD 协议。 以太网从10Mb/s到10Gb/s 的演进证明了以太网是可扩展的(从10Mb/s 到10Gb/s)、灵活的 (多种传输媒体、全/半双工、共享/交换),易于安装,稳健性好。

54.对于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IEEE 制定了无线局域网的802.11系列协议标准,包括 802.11a/b/g/n等。802.11使用星形拓扑,其中心称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在 MAC层使用 CSMA/CA协议。使用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又称Wi-Fi。

55.802.3帧和802.11帧是指遵循IEEE 802.3和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格式,它们分别用于以太网(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

802.3帧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802.3帧是用于以太网数据传输的帧格式。以下是802.3帧的一些关键特点:

  • 介质访问控制(MAC):802.3帧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碰撞检测)或CSMA/CA(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碰撞避免)作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帧结构

    :一个标准的802.3帧包括以下部分:

    • 前导码和起始帧定界符:用于帧同步。
    • 目的MAC地址:接收帧的网络接口的MAC地址。
    • 源MAC地址:发送帧的网络接口的MAC地址。
    • 类型/长度字段:指示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或上层协议的类型(例如,IPv4、ARP等)。
    • 数据字段:包含上层协议数据。
    • 帧校验序列(FCS):用于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802.3帧适用于有线网络,如传统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

802.11帧

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规范,802.11帧是用于WLAN数据传输的帧格式。以下是802.11帧的一些关键特点:

  • 介质访问控制(MAC):802.11帧使用CSMA/CA作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避免无线信道的碰撞。

  • 帧结构

    :一个标准的802.11帧包括以下部分:

    • 帧控制:包含帧类型、帧子类型、帧选项等信息。
    • 持续时间/ID:用于管理介质访问。
    • 地址1 – 地址4:最多四个地址字段,用于标识源地址、目的地址、AP地址和自组网地址。
    • 序列控制:用于帧的序列化和重传管理。
    • 帧体:包含上层协议数据。
    • 帧校验序列(FCS):用于错误检测。

802.11帧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支持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和传输速率,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等。

总的来说,802.3帧和802.11帧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使用的传输介质(有线与无线)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每种帧格式都是为了适应其特定网络环境的需求而设计的。

56-60

56.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57.广域网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而局域网只涉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58.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使用串行线路通信的面向字节的协议,该协议是数据链路层协议。设计的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 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同的解决方案。

PPP协议由LCP链路控制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和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这三者组成,也就是PPP协议既在数据链路层也在网络层,且PPP协议是点对点的,不需要总线型的CSMA/CD协议

59.

1)PPP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只保证无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行CRC校验)。 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也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2)它仅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不支持多点线路。

3 ) PPP支持全双工链路。

4 ) PPP的两端可以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但仍然可使用同一个PPP进行通信。

5 ) PPP是面向字节的,当信息字段出现和标志字段一致的比特组合时,PPP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若PPP用在异步线路(默认),则采用字节填充法;若PPP用在SONET/SDH 等同步线路,则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

60.网桥可以隔离冲突域,网桥连接的两端称为网段,一个网段传输数据不会导致另一个网段发生碰撞。

61-65

61.以太网交换机是多端口的网桥,对于工作站是透明的。其内部维护一个查找表,记录每个端口可以到达哪些MAC地址

62.网桥连接的是网段,而交换机每个端口都直接和主机相连,并且交换机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63.交换机分为直通式交换机和存储转发式交换机,直通式只检查目的mac地址并转发,存储转发式将数据放入高速缓存中,然后检查数据是否正确,最后再转发。

64.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的目的是保证交付的帧无差错,可靠传输的要求更严格,必须要求传输的帧完整,顺序正确

65.碰撞窗口是指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检测到碰撞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取决于网络的最大传播延迟(即信号在网络中传播往返所需的时间)和数据传输速率。

如果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则必须减小传播延迟也就是冲突域直径,这样才能在发送数据帧的期间检测到碰撞

66-70

66.假定连接到透明网桥上的一台计算机把一个数据帧发给网络上的一个不存在的设备,网桥将如何处理这个帧?

​ 网桥不知道网络上是否存在该设备,它只知道在其转发表中没有这个设备的MAC地址。因此,当网桥收到这个目的地址未知的帧时,它将扩散该帧,即把该帧发送到所连接的除输入网段外的所有其他网段

67.一般来说, 一个网段就是一个冲突域,一个局域网就是一个广播域。冲突域是指网络上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数据包可能因为同时被多个设备发送而相互冲突。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但未必不能隔离广播域,只要使用了VLAN技术的交换机,可以隔离广播域

68.尽管交换机也称多端口网桥,但两者仍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包括以下3点∶
1)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局域网,而交换机的端口一般直接与局域网的主机相连。

2)交换机允许多对计算机同时通信,而网桥仅允许每个网段上的计算机同时通信。

3)网桥采用存储转发进行转发,而以太网交换机还可以采用直通方式进行转发,且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了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转发速度比网桥快。

69.网关在网络层之上

70.由于历史原因,很多TCP/IP文献也将路由器称为网关。网关是一种网络节点,它连接两个或多个使用不同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体系结构的网络。网关的主要作用是在这些不兼容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换,确保数据能够顺利地在它们之间传输。

71-75

71.路由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是路由器根据分组表将分组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路由选择是路由器根据路由器构造路由表并经常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获取网络最新拓扑,以确定分组

72.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区别∶流量控制往往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量的控 制。流量控制所要做的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而拥塞控制必须确保通信子网能够传送待传送的数据,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涉及网络中所有的主机、路由器 及导致网络传输能力下降的所有因素。

73.

1)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GP),也称域内路由选择, 具体的协议有RIP和OSPF等。

2) 自治系统之间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GP),也称域间路由选择,用 在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并负责为分组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选择最 优的路径。具体的协议有BGP

74.以太网帧的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是指在一个以太网帧中可以传输的数据的最大字节数。以下是为什么以太网帧需要设定MTU的几个原因:

  1. 网络层协议限制:MTU的设定是为了满足网络层协议(如IPv4或IPv6)对数据包大小的限制。例如,IPv4要求每个数据包不超过其规定的最大传输单元,即576字节,如果不分片的话。
  2. 避免分片:如果以太网帧的大小超过了网络中某个链路的MTU,那么数据包就需要在到达那个链路之前被分片。分片会增加网络的开销,因为每个分片都需要自己的头部,并且分片和重组的过程会增加处理时间和复杂性。
  3. 提高效率:较小的MTU可以减少因错误导致的重传次数。如果一个大的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出错,整个帧都需要重传。而如果数据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帧,那么只需要重传出错的那部分帧。
  4. 网络设备处理能力:不是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有能力处理非常大的帧。设定MTU可以确保网络中的设备能够处理传输的数据帧。
  5. 内存和缓冲区管理:网络设备在处理数据帧时需要在内存中分配缓冲区。如果帧的大小没有限制,可能会导致内存资源的浪费或者缓冲区溢出。

75.在IP数据报首部中有三个关于长度的标记,首部长度、总长度、片偏移,基本单位 分别为4B、1B、8B (需要记住)。题目中经常会出现这几个长度之间的加减运算。另外,读者要熟悉IP数据报首部的各个字段的意义和功能,但不需要记忆IP数据报的首部,正常情况下如果需要参考首部,题目都会直接给出。第5章学到的TCP、UDP的首部也是一样的

注意片偏移单位是8B要求IP数据报分片时不含首部的部分是8B的整数倍

76-80

76.普通路由器只工作在网络层,而NAT路由器还要查看和转换传输层的端口号。

77.子网号是从主机号中划分出来的,而不是从网络号中划分出来的

78.可靠传输:发送方发送什么,接收方就接收什么,各层都可以实现可靠传输

79.虚电路是网络层的

80.A类地址的第一位为0,B类地址的前两位为10,C类地址的前三位为110

81-85

81.32位全零是本网络的本主机,32位全1代表整个TCP/IP网络的广播地址(实际使用时,由于路由器的隔离作用,等效为本网络的广播地址)

82.主机号全1是本网络的广播地址,主机号全0是本网络本身

83.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创新网络架构。将网络分为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转发是数据平面的任务,路由选择是控制平面的任务。路由器只负责收到分组、查找转发表、转发分组,因此路由器不再需要路由选择软件,不再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控制平面的控制器掌握网络的状态,为每个分组计算嘴角路由。

84.SDN的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SDN对上层应用的开发者提供的接口为北向接口,SDN控制器和转发设备建立双向会话的接口称为南向接口

85.过量的分组进入网络引起网络性能下降

86-90

86.是拥塞控制的两种方法。开环控制:事先将所有可能造成拥塞的因素考虑到,力求网络在工作时不发生拥塞。闭环控制:事先不考虑发生拥塞的各种因素,网络工作时及时监测哪里发生了拥塞,以调整系统的运行。

87.分的是有效数据,然后将原来的IP首部复制给每个分片

image-20241014155750706

88.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通过将专用网络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从而对外隐藏内部管理的网络地址,使得专用网只需要一个全球IP就能和互连网通信

89.私有IP就是对外隐藏的内部网络地址,私有IP只用于LAN,不用于WAN。不同LAN之间的私有IP可以重复使用

image-20241015082030043

90.当专用网连接到互连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NAT路由器使用NAT表进行地址转换,NAT转换表中存放着{本地IP:端口号}到{全球IP:端口号}的转换(IP和端口都要转换)

91-95

91.默认网关是子网与外部网络连接的设备,子网发送数据时,先用子网掩码判断是否在本子网中,若不在,则发送给默认网关,从而送到互连网。虽然默认网关很可能是NAT路由器,但这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 默认网关是网络层概念,指的是数据包在尝试访问不同网络时被发送到的下一跳地址。
  • NAT路由器是功能上的概念,指的是执行网络地址转换功能的路由器。

92.目的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93.CIDR(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是消除传统网络分类和子网的概念

94.

image-20241015091302734

95.指的是在利用主机号划分子网时,同一个子网的子网掩码是否是相同的。如果相同则是定长子网掩码,如果不同则是变长子网掩码。不论定产划分还是不定长划分子网,都需要能够利用所有主机

image-20241218161831493

题为2021年真题,如果子网号有10和00,则必须还要有11和01,否则便会浪费一部分该网络下的IP地址,这是不被允许的

96-100

96.

image-20241015104730943

97.默认路由是一种路由选择,当路由表中没有特定目的地址的路由条目时,数据包将被发送到默认路由指定的下一跳地址。默认路由通常用IP地址0.0.0.0/0表示。和默认网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98.每台计算机上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用来存放本局域网上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到MAC的映射

99.ARP工作在网络层,主机A向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先查询自己的ARP映射表。若有映射关系,则将映射到的硬件地址封装在MAC帧中;若没有映射关系,则将FF-FF-FF-FF封装到MAC帧中,广播发送到局域网,主机B收到后,向主机A发送响应分组,分组中包含B的IP和MAC的映射关系,A将此映射关系写入自己的ARP映射表。ARP用于解决同一局域网的IP和MAC的映射问题

10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给主机动态分配IP地址,允许计算机加入一个新的网络并且自动获取IP地址,它是基于UDP的

101-105

101.

image-20241015130851524

在获取IP时,DHCP服务器和客户机的交互都是广播,客户机在获得IP前都是以本网络(0.0.0.0)自称的

102.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让目标主机或到目标主机路径上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ICMP报文封装在IP数据报中。

103.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

104.IPv6、NAT、CIDR

105.它指的是在统一技术管理政策下的一系列互联网网络区域。这些网络区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网络构成,并且通常由一个组织管理,例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大型企业技术公司、大学或政府机构。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在该自治系统内必须是连通的

106-110

106.RIP(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只掌握物理相连的邻居和链路费用。工作在网络层,使用UDP传送数据,适合于小网络,结点故障时消息传播慢

107.采用跳数衡量距离,最大15跳,为了防止网络环路问题,<目的地址,跳数,下一跳>

108.RIP是应用层协议,传输层使用UDP,而OSPF是网络层协议,直接使用IP数据报传送

109.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110.互连网的规模太大,使得大型网络的路径选择非常困难,如果没有AS和BGP,那么每个路由表的项目数都非常大,对于AS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困难的。AS之间必须考虑政治、安全、经济等因素

111-115

111.①配置BGP时,每个AS管理员要至少选择一个路由器,作为该AS的BGP发言人,BGP路由器往往就是AS的边界路由器。②BGP发言人要和其他AS的BGP发言人交换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连接,然后在此连接上交换TCP报文以建立TCP会话,再利用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

image-20241016100308055

112.

image-20241016100444703

113.

image-20241016132348069

114.

image-20241016134231465

115.

image-20241016135912494

116-120

116.网络层的差错检测只检查首部,传输层检查首部和数据部分

117.二者都是尽最大努力交付,不提供可靠传输

118.长度是16bit,能表示65536个(2^16)不同的端口号

119.

image-20241016143652056

120.

image-20241016150321085

POP3使用的也是TCP协议

121-125

121.UDP是面向报文的,对应用层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合并也不分装

122.UDP首部8B,字段长2B,均分为四个部分,即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UDP长度、UDP校验和,各为2B。长度指的是UD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

123.IP数据报的检验和只检验首部,而UDP检验首部和数据部分

124.TCP是全双工,发送缓存存放等待发送的数据和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的数据;接收缓存存放未按序到达的的数据和按序到达但未被应用程序读取的数据

125.TCP报文长度根据接收窗口的大小和当前网络拥塞情况确定

126-130

126.首部长度最短20B,最长60B,因为数据偏移字段占4位(最大表示15),数据偏移的单位是4B,最多偏移60B

127.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URG、ACK、PSH、RST、SYN、FIN、窗口

序号:占4B,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序号,共2^32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含义是本报文段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占4B,期望下一个接收到的字节序号,若确认号为N,则说明到N-1为止的序号被正确接收(在TCP连接建立时比较特殊,第二次握手时确认号不是第一次握手选择的初始序号+第一次握手的报文段的长度+1,而是第一次握手选择的初始序号直接+1)

数据偏移:代表首部的长度,指的是数据部分起始处到报文起始处的距离。要和IP数据报的偏移做区分,IP的片偏移是分片后当前片距离报文起始的距离,片偏移的单位是8字节。而TCP的数据偏移的单位是1B

URG: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该报文,紧急数据在数据部分最前面

ACK:仅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有效,表示确认收到了确认号对应的报文,ACK=0时,确认号字段无效。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的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1.

PSH:推送位PSH置1时,接收方应尽快交付该报文段给接收应用进程,不必等到整个缓存都满了再向上交付。

RST:RST复位位为1时,说明TCP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立即释放连接

SYN:SYN同步位为1说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SYN=1,ACK=0是连接请求报文,SYN=1,ACK=1是连接接受报文。当连接建立以后(第二次握手之后),SYN永远为0

FIN:要求释放传输连接

窗口:占2B,窗口值告诉发送方,从本报文段首部的确认号算起,接收方目前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单位字节),以防止接受缓存溢出

检验和:检验首部和数据两部分

128.

image-20241213152719733

image-20241017103841688

image-20241017105551670

注意在释放连接的过程中,如果主机发送连接断开请求后,主机没有数据要继续发送了,可以将第二次挥手和第三次挥手合并,直接发送FIN=1,ACK=1,这样最短经过1.5个RTT就能断开连接

等待两个MSL的时间可以确保对方节点收到了最后一个ACK。如果对方没有收到这个ACK,它将会重新发送最终的FIN,这样,等待的一方可以重新发送ACK。

seq的单位是字节,而不是第几次传输,只有在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时候,对seq的确认是ack=seq+1,其他传输数据时的确认是ack=seq+上一次传输的字节数(不加1,因为上次的seq也是还没发送的那个字节)

image-20241017105614590

129.检验、确认、序号、重传

130.超时和冗余ACK

image-20241017110518856

131-135

131.传输层控制的是两个进程之间的流量,数据链路层是控制两个中间的相邻结点的流量;传输层的窗口大小是动态调整的,数据链路层的窗口大小是固定的

132.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image-20241017135112113

133.

image-20241017135604548

134.拥塞窗口的定义:在收到确认之前,发送方可以发送的最大数据段数量(以字节为单位),把发送方收到确认前发送的数据段数量,称为拥塞窗口的大小

①慢开始:发送方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ACK,就把拥塞窗口cwnd翻倍,当cwnd增长到慢开始门限ssthresh时(若增长时cwnd超过ssthresh,cwnd取ssthresh),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②拥塞避免:让拥塞窗口线性增大,每经过一个RTT就把cwnd+1

③拥塞处理:无论在慢开始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出现拥塞(未按时收到确认),就要把ssthresh设置为当前的一半,然后把拥塞窗口cwnd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

④快重传:有时候未按时收到确认并不一定是发生了拥塞,可能是个别报文段在网络中丢失,为了区别是否发生了拥塞,发送方一旦连续收到3个冗余ACK就立即重传相应的报文段,这时判断是发生了丢失而不是拥塞,不必等待超时计时器超时再重传。

⑤快恢复:收到3个ACK时,不是执行慢开始,而是把cwnd和ssthresh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然后执行拥塞避免算法,使cwnd线性增大

注意:拥塞窗口的单位是最大报文段MSS;用户传输一次可能不止一个MSS,每个MSS都需要一个确认,慢开始阶段拥塞窗口的翻倍不是一瞬间完成的,而是每收到一个MSS的确认,就把拥塞窗口+1MSS。在拥塞避免阶段,每收到一个MSS的确认,就将拥塞窗口增加1/n个MSS(n是当前拥塞窗口的大小)

135.

image-20241018084823998

136-140

136.

image-20241018090028597

137.与C/S相比,P2P的优缺点

①消除了对某个服务器的完全依赖,提高了系统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②可拓展性好,传统服务器有响应和带宽的限制

③健壮性强,单个结点失效不会影响其他结点

缺点:

①在获取服务的同时还要给其他结点提供服务,因此会占用较多的内存,影响整机速度

②P2P程序占用了互连网大部分流量,使网络非常拥塞

138.DNS把具有特定含义的主机名转换为便于机器处理的IP地址,使用53号端口

139.命名空间中一个可被管理的划分

140.国家顶级域名(.cn、.uk)、通用顶级域名(.com、.net、.org)、基础结构域名(用于IP反向解析为域名)

141-145

141.域名到IP的解析是在域名服务器上的程序完成的,一个域名服务器的管辖范围被称为区(区<域),一个区中的所有结点必须能够联通。

域名服务器分为:

image-20241111142219332

image-20241111142235251

根域名器查不到ip,顶级域名器可能查到ip,权限域名器一定查到ip(注意权限域名服务器不一定只有一级,如www.abc.xyz.com就需要查询两级域名服务器)

image-20241203145323076

142.①不同种类主机之间文件传输

②以用户权限对远程FTP服务器上文件管理能力

③以匿名FTP方式共享公用文件

143.

image-20241018110242695

144.

image-20241018111454689

145.SMTP端口号25

146-150

146.

image-20241021134642315

147.110

148.

image-20241021135215946

149.HTTP是哪一层协议,能否实现可靠传输,HTTP本身是否是有连接的

传输层,能,本身无连接,虽然HTTP使用了TCP连接,但是通信双方在交换HTTP报文之前不需要先建立HTTP连接

image-20241021143838403

150.

image-20241021144802259

151-155

151.首部长度单位是4B,所以IP首部的最大长度是15*4B=60B;总长度单位1B,IP数据报的理论最大长度是65535B,但是一般并不会达到这个数,因为会受到链路层MTU的限制,因此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片。分片以后,每片的IP首部中的总长度要相应修改为每片的长度

image-20241108082736331

152.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内的设备划分成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的过程,这些逻辑组有某些共同的需求(如同一个单位的同一个部门)。每个VLAN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是不同的子网。交换机上生成的VLAN互不相通,需要借助路由器(或者具有网络层转发功能的交换机)。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以太网中出现大量的广播帧,尤其是使用了ARP和DHCP协议;二是避免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使用同一个局域网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153.插入了VLAN标记的帧是802.1Q帧,使用了VLAN技术的交换机负责插入和拿走VLAN标签。也就是交换机->交换机使用的是802.1Q,交换机->目的站使用的是普通帧

154.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mage-20241108092514385

155.移动IP通信过程

image-20241108100641752

156-160

156.关于检验和、长度

IP数据报中有首部长度(单位4B)和总长度(单位1B),检验和检验的是首部

TCP报文段中只有数据偏移(单位4B),代表了首部的长度,检验和检验的是首部和数据部分

UDP报文中的长度是首部和数据部分的长度(单位B),检验和检验的是首部和数据部分

总结:所有首部长度的单位都是4B,总长度的单位都是B;网络层的差错检测只检查首部,传输层检查首部和数据部分,所以TCP和UDP校验和校验的既包括首部又包括数据部分

157.IPV4用32位二进制表示地址,ipv6用128位表示,v6的地址空间是v4的2^96倍;ipv6首部长度固定40B,ipv4首部长度不固定

158.

image-20241121162211750

159.广播MAC帧为全1,即FF:FF:FF:FF:FF:FF(记忆:IP广播也是全1)。一定要注意,在问目的MAC地址的时候,看看该帧是不是广播帧!如果是广播帧,则目的地址就不是目的设备的MAC地址

160.路由器每个端口都要分配IP地址,而交换机不用

161-165

161.见到IP地址含127时要立即反应为广播地址

162.以太网协议的极限传输速率是100Mb/s、以太网帧的最小帧长是64B,以太网帧的MAC地址是6B

163.R1、R2、R3都采用RIP,当R3本来可以到达网络C,但是现在不可达以后,R3向R2通告一次新的距离向量以后,可能发生的过程(各路由器更新顺序不一定,不是同一时刻各路由器同时发送路由更新报文,而是根据自身的定时器确定各自的发送更新报文的时间):

image-20241203114053090

①R2收到R1的更新报文,但R1还不知道,仍然以为可以通过R3访问C

②R2以为虽然R3不能访问C,但是R1仍然可以到达C,所以将到C的路由+1

③R1虽然收到R3的更新报文,但是以为能通过R2访问到C,所以将到C的距离+1

④以此类推,直到R1和R2到C的距离分别到达16,二者得知无法到达C

164.连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的两个网段的主机不能直接通过交换机进行IP通信,必须经过路由器转发才能通信

165.发送窗口大小要大于接收窗口大小

166-170

166.

image-20241209152426093

c收到的序列是A和B的叠加,分开AB信号的方法是用C收到的乘A的码片,然后除以码片长度。

如第一个信号2,0,2,0,乘以1,1,1,1,得到4,除以4得到A的第一个信号是1,以此类推,答案是B

167.

image-20241209161259772

SMTP是推操作,“响应比较及时”。POP3是拉的操作。

168.SDN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

169.UDP校验和计算过程

image-20241217130601033

170.

输入域名后发生的全过程

1.DNS查询IP

2.ARP查询MAC

3.用子网掩码判断是否是同一子网

在同一子网:

4.查询ARP缓存,是否有相应MAC地址,若有直接封装成帧

5.若没有则广播ARP请求分组

6.单播返回ARP分组,返回MAC地址

7.封装成帧

不在同一子网:

4.查看有无默认网关(无默认网关则直接丢弃)只有IP区分不出来路由器和主机,所以需要默认网关(默认路由)

5.查看有无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有则封装成帧发送给默认网关)

6.没有则广播ARP请求分组

7.单播返回ARP分组,返回MAC地址,封装成帧

8.帧:MAC帧头(首部+尾部=18B,数据部分46B-1500B)|IP首部(固定部分20B)|TCP首部(固定部分20B,其中端口号2B)|应用层数据|MAC帧尾

物理层再在头部添加7B前同步码和1B帧开始定界符

image-20241107102150899

9.跨子网传输时,路由表中存放的是子网号|转发端口(构成超网)

10.重复3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